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代先锋 >

广东产业援疆助力喀什一万八千余名少数民族妇女就业

时间: 2018-11-09 09:32 作者:网络 来源:人民网 点击:

  伽师县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少数民族女工在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上课。 
  本报记者 谢 雨摄

  疏附县依锦诚服装有限公司女工古再丽努尔熟练操作缝纫机。 
  吴 雁摄

  疏附县依锦诚服装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 
  曾 励摄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南疆最大中心城市。

  名声大,家底却不厚。喀什地区下辖12个县市,都是贫困县,被国家确定为“三区三州”重点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大多数农村群众仍以农牧业为生,产业基础薄弱。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产业援疆成为重头戏。招商引资、投资设厂、发展产业,喀什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

  然而,喀什也长期面临一道难题——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当地尤其是农村群众就业热情普遍不高,妇女进厂上班阻力不小。厂房建好了,生产线转移过来了,群众的观念却一时难以转变。能否激活内生动力,成为产业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引导妇女发扬爱国奉献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在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发展,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赢得出彩人生。”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

  喀什找到的答案,便是让妇女顶起一片天,壮大产业发展的巾帼力量。几年来,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区党委和政府、入驻企业一起发力,引导当地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走向社会。

  

  困 惑

  一边建好了工厂、敞开了大门,却招不到员工;一边就业有需求、内心有意愿,却阻力重重。这个疙瘩不解开,贫困也就难以彻底摆脱

  “试用期3个月,每月1900元,转正后,3000多元不成问题。这样的待遇,咋就没人愿意来?”刚到喀什投资时,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刘波不无困惑。

  那是2016年,通过广东东莞援疆工作队牵线搭桥,东实集团旗下的新疆东纯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1团草湖镇,建起首期30万锭项目。可到附近乡镇招工时,应聘者寥寥无几。眼看项目即将投产,刘波心急如焚。

  伽师县维吾尔族姑娘祖丽皮耶,倒是见怪不怪。得知她想进厂工作时,丈夫坚决反对:“你是女人,出去抛头露面算怎么回事?村里人会说闲话的。”

  “像是我犯了什么大错。”祖丽皮耶说。小时候,她曾跟着父母到上海、深圳、武汉做生意,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令人向往。

  不过,祖丽皮耶离家闯荡的梦想,到了高二那年就戛然而止。那天,父亲推门而进,话语中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就要结婚了,不要再去学校了。”

  祖丽皮耶的人生,与不少当地妇女一样,“结婚前归父母管,一般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结婚后归丈夫、公婆管,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地处南疆的喀什,是维吾尔族人口最密集的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95%。“在当地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里,妇女就是要‘守家’。传统习俗的惯性、社会环境的压力,不仅束缚了当地妇女追求自立自强的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喀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木拉提·黑尼亚提说。

  “就业搞不好,经济上不去,民生就难以改善;民心抓不住,稳定也会成问题。”喀什地委副书记、广东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贺宇说,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的喀什来说,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就业是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尤其是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成为重中之重,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陆续落户喀什……“经过几年的努力,喀什产业发展的架子搭了起来。”喀什地区发改委主任、援疆办主任孟建华说。

  不过,现实中仍有尴尬:一边建好了工厂、敞开了大门,却招不到员工;一边就业有需求、内心有意愿,却阻力重重。

  这个疙瘩不解开,刘波的工厂就无法顺利运转,祖丽皮耶的梦想难以实现,贫困也就难以彻底摆脱。

  改 变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是谁都一样。”越来越多的当地妇女作别过往,进厂务工。更为重要的是,就业让她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与潜力

  2016年,祖丽皮耶结束了6年的婚姻,摆在她面前的,是沉重的生活压力:一双儿女要养育。

  “你的普通话这么好,怎么老在家待着呢?”伽师县夏阿瓦提乡党委书记马杰登门,给祖丽皮耶送来了好消息——县里开了服装厂,正缺一名维吾尔语翻译。

  就像赶上一场及时雨,祖丽皮耶二话没说答应下来。

  请“亲友团”来工厂参观,用亲眼所见改变固有观念;在工厂里办起托儿所,安排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尽力消除离家工作的后顾之忧……为激发就业热情,当地党委和政府、援疆干部、用工企业想尽办法。

  最有吸引力的是县、乡、村“1+X+Y”(总部+卫星工厂+农户车间)三级就业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总部设在工业园区,卫星工厂设在村里、沉到家门口,产品在卫星工厂生产好之后再运回总部。如此一来,当地妇女在家门口也能就业。

  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一处村落,记者来到新疆雨枫灵服装有限公司的一座卫星工厂。走进车间,只见100多名女工坐在机器前,穿针、走线、缝制,动作一气呵成,缝纫机“哒哒”响个不停……

  “厂子就在家对面,旁边就是幼儿园。每天早上一出门,送完孩子就能进厂上班,一个月工资1500元,家庭与工作可以兼顾。”员工图尼萨姑丽·吾甫尔说,原本还犹豫要不要去县城打工,如今卫星工厂来到身边,解了自己的两难之虞。

  “走,去我新家看看!”出工厂门,过一条马路,一个铺着地砖、种着蔬菜的温馨庭院出现在眼前。客厅里一套崭新的沙发,是图尼萨姑丽·吾甫尔用自己挣的工资新添置的,“我会继续攒钱,再添置些新家具,把家收拾得漂漂亮亮的!”

  “一传十、十传百,身边一位妇女、一个家庭的真实变化,会把大家的积极性慢慢都调动起来。”站在一旁的吾库萨克镇镇长阿依古丽·克热木说,现在到镇上走上一圈,能看到很多穿工装的少数民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是谁都一样。”

  外出就业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但更为重要的,则是让这些妇女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与潜力。

  有的,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木也斯尔·麦麦提,一个曾经不得不与大学“爽约”的姑娘。3年前,弟弟的中专录取通知书和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同时被邮递员送到家里,生活本就拮据的一家人还没来得及高兴,便为学费发起了愁。木也斯尔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庭重担。

  自2015年9月到工厂上班后,木也斯尔一领到工资,就会给弟弟转去生活费,剩下的钱补贴家用。

  被问起是否觉得生活压力太大,木也斯尔摇摇头,直言自己很幸运,“村里不少与我年龄相仿的姑娘都早早嫁人了,更别说还能出去工作。”木也斯尔的心里还有个想法——等父母身体状况好一点,就去参加成人高考,通过学习深造提升本领。

  有的,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生活的艰辛。

  古再丽努尔成长在单亲家庭,过去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就立誓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2016年,她就职的诊所停业,困境中偶然得知东纯兴公司来乡里招工的消息,便拉着老公一起去面试,最终双双被录用。如今,古再丽努尔当上了生产组长,周末还常带母亲到巴扎买新衣服,“她嘴上说我又乱花钱,其实心里高兴着呢!”

  “刚开始老公并不是很支持我进厂工作,但现在我们每天一起上下班,感情越来越融洽。”古再丽努尔说,“以前种地辛苦不说,收入还少,现在每个月除了自己吃穿用度,还能寄钱回家。”

  磨 合

  东纯兴公司的工厂里,少数民族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留存率从最初的61%增加到85.5%

  “每天一大早起来,收拾完院子,送孩子到学校,再一路小跑到工厂,却还是经常错过打卡的时间;到了厂子里,也总是三心二意,一边工作一边惦念着家,有时还没到下班时间便溜之大吉。”刚进厂那会,祖丽皮耶有点“水土不服”。

  一天早上,祖丽皮耶像往常一样迟到了。她低头弯腰从后门悄悄进厂,却与一位抱着孩子的师傅撞了个满怀。后来工友告诉她,那就是广东来的刘洁师傅,孩子不到两岁,没人照顾只能带在身边。

  “她大老远地跑到伽师县,又要忙工作,又要照料孩子,还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传授技术,我为什么不努力呢?”自那以后,祖丽皮耶努力向刘洁学习,不仅做到了按时上班、全力工作,还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学起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很快成为一名优秀工人。

  与祖丽皮耶一样,很多进厂务工的当地妇女,一开始都保留着农牧业生产的思维惯性和生活习性,难以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陌生的管理规则。尤其是语言不通带来的交流障碍,更让她们犯怵,也让企业管理者费尽脑筋。

  刘波决定,先解决交流障碍的问题。2016年6月,东纯兴公司聘请专职教师办起语言培训班。60名少数民族女员工走进课堂,一周学习5至10个小时。两年来,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东纯兴公司的语言培训班由最初的3个班增加到24个班,参训人数超过1600人,成为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

  在此基础上,东纯兴公司从各岗位选拔人员,对少数民族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传帮带活动。“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学会了操作机器,第一个月就拿到2000元的工资。”23岁的赫丽麦古丽不仅学到了工作技能,还收获了爱情——与自己的同事王杰互生情愫,最终喜结连理。

  “目前,已有141 对员工建立起师徒关系。师傅不仅教技术,还帮思想、解困难。”刘波说,通过传帮带活动,新员工操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还有效增进了不同民族员工间的交流,少数民族员工的留存率从最初的61%增加到现在的85.5%。

  在劳动技能逐步提升的同时,当地女工也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逐步养成了符合企业运行规则的行事习惯。在疏附县依锦诚服装有限公司,一位员工因5800元的“单月最高工资纪录”而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这位员工名叫图妮萨姑丽·麦麦提,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创造了印花机操作零失误的纪录。要知道,印花机有10个以上的流程,每件衣服的印花都需要先定位,印花结束后再返回定位,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生手因此常常浪费材料,收入也会相应减少。

  成为“单月收入冠军”,图妮萨姑丽·麦麦提靠的是细心和努力,还有勤奋。工厂计件发放工资,能者多劳。她说:“只有努力干活,才能多赚钱,生活才能变好。”

  企业运转步入正轨之后,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在东纯兴公司,车间每周开展一次技能操作测定,对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不合格者接受加强培训;每月举行“月度之星”颁奖典礼,获奖者不仅可以得到电风扇、电饭锅、棉被等实用奖品,照片还会被贴上荣誉榜。

  广东援疆前指副总指挥、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梁杰钊表示,产业援疆的重心不只是投资设厂,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留下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改变当地群众的就业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广东援疆前指副总指挥、佛山援疆工作队队长刘晓明介绍,2017年以来,广东援疆工作队已累计为对口支援地疏附县、伽师县、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引进各类企业97家,吸纳就业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女性员工达1.8万人。

  成 长

  援疆企业主动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少数民族就业骨干自立自强,实现创业梦

  “什么?你再说一遍!”父亲坐在炕上,刚喝一口水,一紧张就被呛着了。

  “没错,我想自己办一家工厂。”祖丽皮耶答得干脆。

  “胡闹!你以为办厂像逛巴扎那么简单?”父亲扔下碗,摔门而去。一旁的母亲无奈地摇摇头。家人不支持,就找朋友帮忙,可祖丽皮耶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哪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过得好就得奋斗”“厂房和生产设备我们想办法”……得知祖丽皮耶办厂陷入困境,当地干部和援疆干部伸出援手,帮助提供厂房和部分设备,还争取到10万元贷款。加上祖丽皮耶筹来的15万元,办厂的事终于有了眉目。

  2017年7月15日,祖丽皮耶的服装加工厂开张了。如今,厂里238名女工中,不少人将祖丽皮耶视作榜样。“她一直告诉我们要用双手创造财富,改变自己的生活。”员工热依汗古丽说。

  梦想的种子一旦破土发芽,便会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如今在喀什,像祖丽皮耶这样的创业女性越来越多。援疆企业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就业骨干自立自强,实现当“厂长”“老板”的创业梦。

  屋子中间整齐地摆着8张方桌,烧烤区飘来羊肉串的香味。在疏附县广州新城,“开心餐厅”的生意很是红火。谁能想到,开这家饭店的是一位刚满21岁的维吾尔族姑娘,名叫努尔比亚姆·艾热提。

  “开店,是受到我们老板的启发和鼓励。”去年,努尔比亚姆在依锦诚服装公司打工。受公司负责人李文杰影响,她开始思考自己的创业道路。“公司员工吃饭是个问题,每天就是外包公司的那几样,饮食单一,何不自己开一家餐厅?既能让大家吃得好,又能赚钱!”

  “只要想做,我们来帮你!”广州援疆工作队向努尔比亚姆伸出援手,李文杰还自掏腰包拿出2万元。不过,开办餐厅至少需要10万元,努尔比亚姆好不容易才凑了4万元。

  办法总比困难多,努尔比亚姆有不服输的劲头,更有捕捉商机的头脑。“这几年大家钱袋子鼓了,姑娘越来越爱美,家里越来越讲究,我就向工友推销化妆品,还到集市上卖沙发。”

  今年3月,努尔比亚姆的“开心餐厅”开张了。她带领11名员工,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活,9点半准时把员工餐送到依锦诚、附近工地和一家油库,日订单量达500份。从没想过要她还钱的李文杰,今年6月底就收到了当初借出去的2万元。

  “产业援疆,发展了经济,富了群众,促进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广东援疆前指副总指挥、广州援疆工作队队长唐力明表示。

  努尔比亚姆的餐厅出了新菜品,一定先请厂里的广东同事们来尝尝;图妮萨姑丽的丈夫,特意给厂里的汉族同事带来刚从树上摘下的无花果……

  “产业援疆带来观念理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贺宇表示。

  飞离喀什时,一轮红日正在爬升,阳光洒向喀什古城。机翼下,产业园内一座座厂房错落有致,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升腾。

  

  版式设计:郭  祥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9日 16 版)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