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原标题:海军节那天国产航母能下水吗?可惜潮汐不答应
【环球网军事4月19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虽然官方并未发布消息,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将在4月23日下水”的消息似乎已被网络和国内外媒体人士认定。不过,中国军事专家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23日海军节当日并不是航母下水最好的“窗口期”,因为“潮汐不答应”。考虑到水文环境等因素,对于航母这样的大型船舶来说,必须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满足一定标准才可安全下水。
大型船舶下水受潮期影响
从上周开始,就有媒体同行在安排行程要在中国海军节当天去大连赴一场“约会”,“约会”对象是中国首艘国产航母。“4月23日海军节当天中国国产航母要下水”的消息不知道从何而来,但一系列的线索都指向这个日子。最有直接关联的是,上周在网上热炒的一个“中国首艘航空母舰下水纪念封”,其纪念戳上赫然印着“辽宁·大连4月23日”。与之同步的是,军迷对这艘国产航母的实时报道也在进一步印证。最新的消息是航母舰岛已涂上底漆,整个航母的涂装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此外,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一月之内连续到大船集团专项检查重点工程进展的行程更让媒体认定,“4月23日当天下水的消息看来已经确定无疑了”。4月15日,胡问鸣还陪同中央军委委员、装备发展部部长张又侠到中船重工某研究所视察。实际上,关于国产航母何时下水最近一次的官方消息,是3月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的回答,“我相信不会让大家久等”。这种婉转的说法似乎也让4月23日成为外界期待的时间节点。
众所周知,航母的建造进程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包括工业基础、科技实力等等,将航母形容为“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毫不夸张。如此“高精尖”的航母下水的时间有没有技术要求?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知名航母专家李杰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船舶下水要考虑到水文环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响。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够,越深越安全。比如说一条船吃水10米,理论水深11米足够,但因为船舶可能会上下颠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十七八米才可以。
一位了解情况的相关人士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大连造船厂的水不深,潮汐对航母行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位匿名的专业人士也认同这种观点,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干船坞中的大型船舶下水时对当时的安全水深有着很高的要求,当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满足一定标准后,大型船舶才能安全下水,而可用水深除了与船坞的深度有关外,与当时的潮汐大小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潮水较小或达不到要求,大型船舶则不能安全下水。”
4月23日恰恰不是大潮日
根据介绍,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按照一般规律,不论哪种类型,皆有大潮和小潮之分。一般而言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会发生一次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每月农历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小潮。大潮小潮潮差每个海区不一样,潮差大的有数米,潮差小的只有几十厘米。
4月23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七,不是大潮日而靠近小潮日。上述专业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是重大盛事,除了它本身具备了下水的各项条件外,如何保证安全就成了重点。同时,它设计的一些指标和参数还需要实际检验,如空载排水量时的最大安全吃水就需要在下水时来实际进行验证。所以航母应该要择大潮日下水,以确保安全可靠。而4月23日恰恰不是大潮日,不是最好‘窗口期’。”
按照潮汐规律,从本报发稿日到4月结束这段时间内各有一次小潮和大潮。4月19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三,20日至22日会是小潮日。4月26日是农历四月初一,27日至29日都是大潮日。如果说航母下水日定在4月份,那4月27日至29日是最适合航母下水的日子。否则将要等到下一个大潮日。
“献礼工程”已是陈旧思维
除此之外,还能提前判断航母是否会下水的标志是什么时候悬挂满旗。大型船舶下水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悬挂满旗满灯是军舰特有的庆典方式,庞大的舰艇悬挂满旗通常需要提前一天进行,这也是判别航母何时下水最为简单直观的判断。
除了被外界忽略的下水日期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将4月23日海军节和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捆绑在一起也是一种陈旧思维。过去,每逢重大节庆日,总有一些地方的重大项目要刻意选择在节日前后成为“献礼工程”。但事实上,这种“献礼工程”并没有出现在中国航母建设上。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确认中国正利用一艘废旧航母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当时有外媒猜测为了向八一献礼,航母将会在8月1日进行首次海试,但实际上中国首艘航母的海试在8月10日进行。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都表示,航母建设更注重科学建设,比较务实,讲求科学精神,按照工程实施进展和条件有序开展,而不会不讲究实际,冒着风险下水。
(责任编辑: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