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独家报道 >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大型系列报道连载

时间: 2017-08-09 06:50 作者:裴国栋 来源:中视网 点击: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本报北京讯)裴国栋 男,汉族,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农历6月初3日)。甘肃省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人。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先后任天水地委报道组新闻工作者、清水县委报道组组长、天水地区劳改支队办公室主任、天水地区司法处办公室主任、天水市法学会秘书长、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天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等职。2010年按副地级干部待遇退休。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近千篇文稿;起草撰写过大量的公文类文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曾多次受中央和省、市的表彰奖励。中央组织部﹑中央综治委曾给予嘉奖。

 


作者故居— 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工作过的地方—天水市人民政府

 

2016年5月份少华社长采访作者裴国栋时的合影。


 

2017年8月4日中国报道新闻社社长少华同志,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执行
主席顾亚东,前往甘肃天水作者裴国栋家中看望并合影留念。
 
 

自   序

 


    我原定的书名为《往事回睦》,在修改时总感到平淡无味。文章中涉及的许多内容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人生、世事的一种洞察和审思。即更名《岁月沉思》为本文的书名。

 

    书槁成文后“中国报道新闻社”以《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为标题分别在“中国报道新闻网”、“中视网”、“一画开天艺术网”三个媒体同步并机连载。对我鼓舞很大,督促我对此文进行了修改校正。

 

    《岁月沉思》实际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记事以来近六十年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家族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欢离合。本书从家庭变迁、个人成长过程和事业奋斗中折射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及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成败得失。它用真实的史料,把人生经历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呈现出来,表现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血肉关系。实际是我人生的感悟,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记录,也是本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时光流逝,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失了。

 

    在我短暂的一生中,走过风、走过雨;经历失败、体会成功;品尝过痛苦、享受过欢乐;走过泥泞、踏过坎坷、经历过挫折和万苦千辛才幸运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小路。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值得回忆,走过的路子留下了时代的印痕,藴含着成长的足跡。

 

    往事历历在目,心绪不堪回首,每当我闭上眼睛沉思,那故乡的炊烟、童年的月夜、父母亲的教诲,还有身后留下的串串人生足迹,以及那山间不知名的花草发出的淡淡清香和村前东流小河潺潺的水声……犹如一幕幕古老电影镜头似的在脑海反复显现,仿佛把我带到了已然逝去却永不会磨灭的远方。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幼年经历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忍饥挨饿;上学期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停课闹革命的浪潮中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和“长征大串联”;退学回乡后,在生产队“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投入到改天换地的战斗行列;在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浪潮中当上当上了民办教师,不拿工资拿工分,在教书育人的行列工作了五年多时间;后来有幸被推荐上大学,成为特殊环境下的“工农兵大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新闻单位、政法部门工作三十五年时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从一名农村放牛娃到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经历了身份的变迁和各种政治运动。回想起来这些历历在目,件件在心。

 

    闲暇之余,和同事聊天,与家人交谈,就会谈及幼年时的家庭磨难;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父母﹑兄弟姐妹的生离死别;参加工作后的岗位的变迁。这些往事,恍如昨日。故此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催促下,我坐在电脑桌前,生疏地敲起了电脑键盘,把学习打字与往事回忆同步而行,开始回忆走过的路、沉思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事件和人物。

 

    回忆走过的路,我珍惜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人生在世,与父母、妻子、儿女、同事和朋友之间相处实际都是一种缘分。坦诚地说,不论是在家庭、在单位还是朋友之间,我始终怀着一颗诚挚的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我深深地感谢曾经帮助、培养、教育我的领导和同仁,使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在政府部门有了一席之地;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同事、朋友,帮我渡过工作和家庭的道道难关;感谢九泉之下的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谢我的兄弟姐妹,是他们起早贪黑挣工分供我上学;感谢我的家人与我风雨同舟,共患于难,共同支撑了这个家庭!

 

    在我的一生中付出与缘分紧密相连,我与任何人没有大的过结。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辛酸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难以抹去的忧伤充斥着我的心灵;尽管大半生的精力挥洒在征途上;尽管痴笑我傻的声音挥之不去……但我做人的唯一指南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到慰藉的是自己的正直与诚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我没有著书立传之意,也没有在人前评功摆好之念,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述说给后代,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代人坎坷的经历和辛酸的奋斗史,让他们不要忘记在人生道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人之恩。让他们牢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开拓事业,成就美好未来,让他们从我人生的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走好自己的路。

 

    文章是现在写成的,而所讲述的许多事情,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廿一世纪初的陈年旧事。当年所亲身经历过的人,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也将是古稀之年。这其中的许多事件是对是错,历史大多已有定论。暂无定论的我也不多加评论,只好由后人去评说罢了。
 

 

贺国栋同学《岁月沉思》付梓


 

冯天真 于甲午秋月


黄河岸畔幸识君,

 

四十年来谊长存。

 

生计艰难半书泪,

 

事业有成一路平。

 

孝親未尽终抱憾,

 

仁爱永留昭后生。

 

大梦醒时向晚唱,

 

妙笔生花著乡亲。

 

 

 

★ 冯天真:作者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学。

 

 

事业篇(二)

 

政法委工作回眸系列报道之(七)

 

 

    回忆我一生经历,从没有为自己的任职和利益求人说情。每次的提拔调动都是组织决定的,服从组织安排就行了,自己没有找人跑路子,更没有请客送礼拉关系。我从十八岁参加工作到退休,工作四十三年时间。在这四十三年中,当民办教师六年、从事新闻工作十年、在司法行政部门工作四年,没有想到在政法委工作了二十三年。在这二十三年中奉献出了我的毕生精力和心血。

 

    1985年3月,我从天水地区劳改支队调入天水市司法局工作。又一次从乡下调进城里,并解决了解决了家属子女的“农转非”户口,我真是心满意足。1988年7月上旬的一天,市委组织部来人到天水市司法局找我谈话,征求我是否通意调市委政法委工作的意见。当时,我连政法委这个单位的职责、任务也不清楚,只晓得是领导公、检、法、司政法部门的专门机构。开始,我对去政法委工作报着迟疑的态度,后来想了想,既然组织决定了,就服从安排。时隔几日,就接到了调市委政法委工作的调动通知。

 

    政法委是党管理政法部门的专门机构,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把握法律武器,执行国家意志,研究处理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确保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合法不受侵犯。

 

    记得在市委政法委报到上班的第一天,时任天水市委政法委书记贠健民同志带有考验性质的让我写一篇市上领导在全市社会治安整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刚到这里,对政法委工作非常生疏,职责任务不清,连起码的业务用语都不知道。我知道这篇讲话稿是对我工作能力的首次检验。我决心一定起草好这份文件,为我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对当前治安形势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撰写了一篇题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大打整治社会治安人民战争》的领导讲话稿。这篇文章时任天水市市长王文华同志在全市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动员大会上讲后,大家普遍反映较好。后来,在省委政法委主办的《甘肃政法》刊物上全文转载。也算打响了在这个单位工作的第一炮。

 

    我本身是教书匠出身,又当了十年新闻记者,搞政法工作不是我的特长。我为了解决家属子女的“农转非”户口才步入政法部门工作。在过往的人生岁月里,我没有想到我能在政法委员会工作,也没有想到在知识分子成垒的党政部门靠笔杆子吃饭,更没有想到能步入到副地级干部的行列。我非常明白,自已念书不多,文化知识底子薄,在农村土生土长,祖祖辈辈与土打交道,自己的生活环境面窄,接触事物有限,加之没有多少工作能力,又没任何背景,仕途上不会有多大的出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唯一的选择是拼命工作,才能在这样的单位占有一席之地。

 

    那时,市委政法委办条件极差,除书记有一间单间办公室外,其余六人在一起办公,财务、打字、文印都在一起。这六名工作人员中有两名是从政法系统退下来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除司机、打字员、内勤外,没有多少工作人员。我去以后,不论是业务工作还是办公室提水﹑扫地﹑擦桌子的体力活,我都得首当其冲的干。

 

    1988年,我刚调市政法委工作的那段时间,也是我家庭最为困难的时侯。我一人工作挣钱,家庭经济紧张,经常上一月撑不到下一月。户口“农转非”后,土地交回了生产队,吃粮要掏钱买,吃穿费用全在我一月六十多元的工资中开销。妻子患病手术后迟迟不能康复,时而卧床不起。两个孩子进城上学费用也比农村大得多。特别住房非常困难,我虽调出了市司法局,但一家三代仍住在我原司法局办公的那间房里。白天市司法局办公室一名副主任在那里上班办公,晚上是我们全家人的住所。后来,为不影响人家办公,我们搬进了楼后一间不到十平方米无采光,也非常潮湿的柴房中。一次妻子用电炉做饭,不小心使所住的单位柴房起火,烧毁了我家唯一遮风挡雨的地方,妻子在那嚎啕大哭,这情景动了在场的所有人。粮店的面粉吃不起,为减少开支,经常去乡下购买杂粮玉米加工成面粉,供我们全家人吃饭。妻子还经常去收完蔬菜后的田地和蔬菜市场拾捡丢弃的烂菜叶片,拿回家煮熟让我们吃。孩子看见其他同学吃白面馒头就问我:“爸爸,我们啥时也能吃上白面馍呢?”至今想起孩子的那句问话使我心隐隐作痛。为添补家里的用度,我利用星期日在藉河滩开了两块小片土地,种植白菜﹑萝卜等蔬菜来添补家里吃菜。在河滩种地是风里来雨里去。藉河是渭河的支流,无雨季节断流,河滩杂草丛生,臭气熏天。雨季山洪瀑发,开垦的小片荒地一扫而过,寸土难留。记得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波涛汹涌,所种蔬菜一株不留被冲走,妻子站在河岸嚎啕大哭。就这样种了冲,冲了种,直到藉河修建人工湖后才取消了在河滩种菜的念头。

 

    1991年春,市委调整了市政法委的领导班子。贠健民同志升任天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丁自生同志从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调任市委政法委员会书记。丁自生同志是个有较深资历、人品非常好的老同志。他二十岁出头就任共青团天水市委书记,当时是全地区县级干部中年龄最轻的一位。后曾任天水县委副书记、礼县县委副书记等职。1985年地改市后,礼县划归陇南管辖,他又调回了天水市,任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职务。丁自生同志担任市委政法委书记后,在他的积极推荐下,我被提拔为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跨入了县级干部行列。我深深地感谢丁自生同志的关心帮助,没有他的鼎力相帮,我就不会那样顺利地跨上县级干部的这个台阶。回想那时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比较好。在干部提拔使用上,考虑工作能力比较多,卖官买官,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比较少。

 

    从那时起,我一直在市委政法委员会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工作,赢得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和干部群众的认可。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省考核评定中,连续十年荣获一等奖;中央综治委连续十二年评为我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的荣誉称号,获取了全国政法最高荣誉奖杯“长安杯”;本人也受到了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的嘉奖。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