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在中山市南朗镇和火炬开发区交界的山地里,有一个特别的鱼塘,它的水源是净化后循环使用的城市污水。
在珠三角地区,一些城市正在探索“绿色城市”的发展道路,在努力创造“金山银山”的同时,也积极保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
中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黄巧洁很自豪,中山目前开创了全国组团式处理垃圾的先河,一个组团式的垃圾处理基地设有焚烧发电厂、卫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渣再利用制砖厂、建筑渣土消纳厂等项目。占地1300亩的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每天可处理来自中心城区及附近镇村的垃圾约 1000吨。
黄巧洁说,一般的垃圾填埋场,运进来多少垃圾就填埋多少;而在这里,1000吨的垃圾经过焚烧发电、炉渣再利用制砖等系列程序后,剩余的无法利用的废渣只有约50吨,这50吨才是最终需要填埋的。这样组团式的综合处理方式,既最大程度地“变废为宝”,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中山未来将拥有3个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确保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垃圾能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
在珠江三角洲的另一个城市,惠州正在大亚湾建立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规划期内形成4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但大规模的石化产业的发展并不等于环境污染,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广东大亚湾的空气质量甚至优于惠州市区。”惠州市市长李汝求说。
李汝求认为,依靠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石化产业的旧观念应该重新认识,发展石化产业不等于必然污染环境。除了空气质量,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控数据表明,惠州大亚湾海域的水质仍保持了二类水质标志。为保护环境,惠州加强了有效监控,同时提高相关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不达标的企业就不让进入相关产业园区。
在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环境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一些城市开始进行反思和探索,努力建设“宜业”和“宜居”城市。
中山市常务副市长谢中凡说,中山积极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分城区、农村,对中山实行统一规划,确保开发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山中心位置的五桂山占地200平方公里,是城市的“绿肺”,基本不能开发。
(责任编辑: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