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网视中国 >

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创新

时间: 2015-11-16 09:42 作者:网络 来源:学习中国 点击:

原标题: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创新

“日新之谓盛德。”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四大发明”加快了世界走向现代文明的脚步,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善于学习、善于继承的习近平总能将创新很好地融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在他的讲话中经常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一中华历史名言。在延川县梁家河村他带领群众创新沼气池;在正定他创新旅游业发展,创新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在宁德他创新出“四下基层”工作法,创新出摆脱贫困的理论与实践;在浙江他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将创新贯穿在全省工作的方方面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学习中国”将连续推出《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创新”篇。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中国经济处于“叠加期”、转型期,有很多发展难题需要破解。面对发展难题,需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大胆担当。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他指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巩固强项,弥补弱项,继续保持和发扬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敢于实践、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强合作、互惠互利的共赢意识,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习近平指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

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年时间,我们要有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也要有心忧天下、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宽广胸襟,积极投身到“十三五”的创新大潮中。

图为:201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遵循规律善于创新

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但是创新不是拍脑袋乱想,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尊重规律、遵循规律;解放思想,还要实事求是。

善于创新,首先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善于培养创新意识。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

善于创新,必须尊重实际。尊重实际,就是要始终坚持从世情、国情、区情出发,从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愿望要求的实际出发。要清醒认识发展中遭遇的新挑战、行动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作出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

善于创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十三五”期间,既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同时又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指出:要“培育和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求真’,就是求理论之‘真’,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遵循规律,就要干在实处。只有实干才能在实际中认知规律,才能在实践中创新,才能将创新的成果发扬光大。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务实’,就是要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

习近平强调:“注重实干,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用宽广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图为: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

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强调的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创新不能脱离历史,不能远离昨天。习近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方面,对过去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都要继续坚持,扎实推进。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一件事还没落实,又要朝令夕改。我们现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进行的。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完善已有的东两,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种失职。”

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有正确理论指导才能有科学实践。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他强调:“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保障。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习近平指出:“突出创新,就是要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他还强调:“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推进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他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他还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以先进文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育共同理想,振奋全民精神,凝聚全民力量,确保实现“十三五”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浙江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写好这部创新史,才能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人。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推进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做到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工作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