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核心阅读
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持续推进。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开发,努力使贫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消灭贫穷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政治上保证了我们努力克服各种风险挑战,聚焦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集中力量办大事,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我们在脱贫攻坚中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
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决战动员令。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是我们最大的自信和底气所在。
党的坚强领导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根本保证
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驰而不息地推进,才能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走向胜利。我们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秉持这个初心和使命,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党就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开发,努力使贫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逐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其中的每一份成绩,都令人叹服和感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还有近1亿贫困人口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举全党全国之力开展脱贫攻坚。还未脱贫的人口中,许多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为他们找到一条迅速见效又能避免返贫的脱贫路径,与以前的扶贫工作相比难度更大、工作要求更高;要为这么多贫困人口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并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贯彻实施,还要破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整体性、区域性、个体性问题,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多项重大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面对脱贫攻坚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党在实践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初心、践行使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这就是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构建起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有高效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执行能力。党中央一声令下,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冲锋向前、攻坚克难,党的领导具有鲜明政治优势。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就会坚定信心、一往无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克服疫情影响,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贫困问题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贫困人口。世界各国的贫困问题复杂多样,是自然、地理、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些国家,贫富分化问题甚至越来越严重。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农民的贫困问题,是一个亟须突破的发展瓶颈。就我国而言,农村贫困问题是历史长期形成的。要实现近1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相当于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规模,更是一件难度和复杂性非同寻常的工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正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对解决贫困问题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去推进,并根据我国现实条件明确提出,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政治上保证了我们努力克服各种风险挑战,聚焦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这有力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充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具有显著政治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我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将实现近1亿人口脱贫,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证能够准确聚焦影响全局的大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办成这件看似难以办成的大事。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疫情冲击,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调动各地和军队大量医务人员源源不断奔赴救治一线,持续调配全国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支援疫情严重地区,并推动众多企业迅速转产增产急需的救援物资。我们集中一切必要资源抗击疫情,用团结一致的中国力量诠释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在脱贫攻坚战中,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样是保证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第一次把脱贫攻坚作为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第一次由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并层层立下军令状。集中力量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特别是推动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取得积极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党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逐步扭转,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当前,脱贫攻坚在最后冲刺阶段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就一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书写中国奇迹的崭新篇章。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6日 09 版)
(责任编辑: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