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6:55:48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地方新闻 >

广东一官员自称工作累出病 后被查出带情妇出国玩

时间: 2015-11-10 08:49 作者:王景喜 来源:中国青年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 125次

  图为广东省新提任厅级干部在参加党纪知识测试。冯耀明摄

  据广东省纪委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广东省查处的违纪党员干部中,省管干部149人,厅级干部139人。这是一组令人心痛的数据,说明加强对厅级干部的监督教育,让他们充分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迫在眉睫。

  10月30日,广东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全省新提任省管厅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教育活动”,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共同为161名新任厅官提供营养丰富的“廉政教育套餐”。活动既有对腐败现象的剖析,又划定纪律红线,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列入考试内容,161名新提任厅级领导干部现场签订了《廉政承诺书》。

  吸取教训:“五不”官当戒

  “防止和警惕出现为官不忠、为官不慎、为官不畏、为官不实、为官不廉的问题,不要当‘五不’官,否则出事是迟早的事。”在廉政谈话会上,黄先耀的告诫很直接。

  反观那些“出事”的领导干部,不难从中发现“五不”官现象。

  为官不忠,没有理想信念,只有金钱私欲。有的领导干部台上讲马列主义头头是道,实际上思想阵地早已被封建迷信所占领。一位被查处的省管领导干部在家里布置风水局,常年供奉观音,收集供奉舍利子,每天念咒诵经吃斋拜佛,晚上还要打坐两个小时。这些领导干部看似笃信风水和宗教,其实他们什么都不信,他们既没有信仰也没有敬畏,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私欲。

  为官不慎,生活不检点,交友没界限。有的党员干部生活不检点,享乐不节制,交友没界限;有的信奉你送我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自作聪明,结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把“红包”礼金视为“小节”,由“红包”到礼金,由礼金到贿金,由受贿到索贿,一发而不可收拾。前段时间,广东省委巡视组根据举报,找一位领导干部核实其十八大以后收礼金问题时,这位领导干部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地说“我们这地方都是这样”。还有一位领导干部今年春节期间偕夫人赴宴,其夫人竟然还敢收一个企业负责人十万元购物卡。

  为官不畏,心无所畏,言无所戒,行无所止。有的干部心中无组织无纪律,大事不请示、外出不报告;有的口无遮拦,对党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甚至妄议中央;有的不顾中央和省委三令五申,饭照吃、钱照收、球照打。“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两年多来,我省几乎每个月都通报违纪典型案例,从今年1至9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34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看,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黄先耀说,有一个省属国企领导班子,今年春节上班第一天,仍然用公款派发“利是”,并从中午开始聚餐一直持续到晚上。

  为官不实,做人不老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不真实。为官不实就是做人不老实,做事不踏实,对组织不诚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不真实。有个省管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上,谈到自己下派地方8年期间超负荷工作,腰都累出了病,家里80多岁的父母也没有时间照顾,说到动情处还落了泪。乍一听确实挺感人的,但是后来一查,他这几年多次使用假证件带着情人出国(境)旅游、购物。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丑恶嘴脸暴露无遗。去年,广东对全省“裸官”进行了一次大起底,清出2190名“裸官”,对866人做了岗位调整。但是还是有人企图欺骗组织、蒙混过关,近一年来又有10多名省管干部的“裸官”身份暴露出来。

  为官不廉,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为官不廉就是把权力当商品,大搞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一位被查处的省管干部曾先后任国土分局局长、水务局局长、区委书记等重要职务,每到一任,他都以旧城改造、发展经济为幌子,干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勾当。经调查核实,这位领导干部先后收受、索取贿赂1亿多元。从纪律审查和群众举报的情况看,当前广东土地与工程领域的官商勾结、干部人事领域的买官卖官、以“红包”礼金名义行贿受贿等三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据统计,今年查处的149名省管干部中,涉及“红包”礼金的占51.2%,涉及土地与工程的占32.5%,涉及买官卖官的占39%。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